《渡河少年》教案

时间:2024-07-15 23:40:52
《渡河少年》教案

《渡河少年》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河少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渡河少年》教案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性格倔强的圆脸少年到河对岸上中学的头一天,想乘船过河时,撑船的老伯却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于是,男孩每天游泳过河,数年后,居然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少年称老伯是他的启蒙教练。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语言生动优美,特别是对人物传神的肖像、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倔强的渡河少年的形象。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讲的是撑船老伯拒绝圆脸少年乘船过河。第二部分从“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到“……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了倔强的男孩在秋风中踩水过河的经过。第三部分从“后来我听说……”到最后,写的是男孩终于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并称当年的老伯为启蒙教练。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具体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比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下面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强调:“篙”读g o,不读h o;“葩”读p ,不读b也不读p?啵弧熬蟆倍羓u?椋?欢羓u?瑁弧般丁倍羖?鑞g;“锦”读j n。

其中“渡、滑、锦、倔、启”既是要认的字,也是要写的字,是分析音、形、义的重点。

“启”字的繁体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启”字,像人用手(又)打开一扇门(户)的样子,表示开门、打开的意思,引申为开发、开拓、启发等义。

启发别人要用言辞,金文的“启”字加一个口旁表示说话,所以“启”字又有说话、陈述之义,如“启事”(指陈述的事情)。

“渡”的基本意思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要注意与“度”区分,比如“欢度假日”的“度”是“过(指时间)”的含义,不要混淆。

甲骨文、金文的“眉”字,均像人眼上有眉毛之形,其本义即为眉毛。

甲骨文的“零”字,上从雨,其中的点像大水滴。“零”字的本义是指连续不断地下雨,又指雨滴;引申为凋落、掉落之义,又引申为零碎,即细碎散乱之物。

“零”作为从雨令声的形声字,书写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在指导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摇”字中“缶”,中间的横最长;“裳”先写当字头中间的“竖”。

2.朗读指导

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的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相应地变化。

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得很美,例如:“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肩膀切割成一条条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句子时,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朗读时要入情入境。

课文还有几处描写生动具体,通过人物连续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课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抓住了“立”“睁”“蹙”“脱”“擎”“滑”等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了少年赤身下河时的动作,表现了男孩的倔强性格。在指导朗读这一段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这段细节描写的精彩,同时要把句子读得连贯,语速稍快。

3.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是写事的记叙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且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阅读实践的机会,例如,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很多,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的“讨论交流”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有些词语可以通过做动作表演的方式来体会,本文作者用来刻画少年动作的词语有很多,例如:“蹙”“擎”“蹿”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通过动作表演来体会这些动词所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句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这两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奇葩”与上文对少年在水中划动的描写的关系就很紧密,作者把水中少年的“花格子衬衣”比做“五彩的花瓣”,把“黄黄的书包”比做“花瓣中的花蕊”,由此可以想到“奇葩”是指这位饱含意志的少年,作者把这位少年比做了秋风秋水中绽放的花朵,并表达了由衷敬佩之意。而当撑船老汉看到少年赤身踩水过河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钱一分也不要”时,少年“使劲把头扭过去”“不理他,依然向前划”,因此,作者又发自内心地赞叹:“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此外,文中还有一些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例如:“阳光在他的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运用比喻修辞来描写事物,刻画出了一种美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饱含深情,适宜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与烦琐的分析。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基础之上积累词语,也是本课生字的再现与巩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会写的写一写。

(2)“讨论交流。”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做动作、联系上下文、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3)“读一读,想一想,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此练习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很重要。加点的词语都是描写动作的,生动具体地刻画了少年的敏捷与坚强,也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少年的敬佩与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精彩片段进行背诵积累。

(4)“复述。”“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此处隐藏3681个字……/p>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2)自主读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①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③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

④读后讨论:那么课文分几段呢?

⑤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3)精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内涵。

①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从少年的表现来看,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并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②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倔强的少年、自信的少年、勇敢的少年、诚实的少年、不怕困难的少年、执著的少年、勇于向上的少年、爱学习的少年、不忘记过去的少年……

③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

④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⑤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游过河呢?

⑥剖析重点词句并朗读。

⑦“我”在后来都了解了哪些有关这个孩子的情况?

⑧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

⑨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呢?

⑩假如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收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他怎样写回信呢?

(4)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教师总结。

2.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这项不做统一要求,充分给学生选择空间。

(2)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可给学生部分提示:

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

奇葩———少年

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3.识字写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葩”的读音是pā,而不是bā。

(2)会写12个生字。这些字中,左右结构的字除了“割”字是左宽右窄的,其余的(渡、堤、绳、溜、愣、锦、滩、撑、眠)都是左窄右宽的;“哀”字的书写要注意第一个撇,要从中心处起笔;“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小横。

4.练习。

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信中会写些什么?把自己当做这个渡河的少年,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资料

〔戎林〕安徽阜阳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安徽马鞍山市文艺创作室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现任安徽马鞍山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主编过科普读物《未知世界中的科学》等许多少儿读物。

《渡河少年》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教学突破点:

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2从渡河少年的成功做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技术平台: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5分)

1、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吗?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小女孩无限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你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河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

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

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3、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2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A、读准词语:圆溜溜、 孤零零 、绿油油、毛茸茸、似乎——似的、倔强——坚强——勉强、健将——将来、艄公、竹蒿、缆绳、花蕊、黝黑、

B、说说词语的意思:渡船、艄公、竹蒿、缆绳、错动、漫、蹿、哀求、奇吧、倔强、启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5——11自然段:(30分)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孩子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孩子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点评:组织学生两次阅读有关文章内容,读的形式不同,读的目标明确。速读时求直觉,精读时重理解,训练了学生围绕一个要点划找词句的能力。)

4、组织讨论:a.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b.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5、刚才我们是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内心活动感受到孩子的倔强的,这倔强从孩子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a.出示一组句子。b.你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孩子的内心活动,你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孩子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组织学生交流。c.秋风秋水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真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三、总结谈话:(5分)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了这一课的感受。。

2、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渡河少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