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桥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能持物走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
[活动准备]
布置场地,场地两端画起跑线,相距20米,中间摆放平衡木。小型月饼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练习徒手操,走步、跑步。
2、平衡练习。教师示范、讲解走平衡木的动作要求。幼儿依次练习,教师指导。根据幼儿走平衡木的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示范,幼儿再次练习。
3、游戏:过小桥,送月饼。
(1)教师启发:“中秋节到了,小朋友们要去慰问解放决军叔叔,大家要走过小桥,到解放军叔叔的驻地去送月饼。”然后介绍游戏名称、玩法、规则,以引起幼儿的兴趣。
(2)游戏玩法: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起跑线上,游戏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提月饼盒,跑到小桥(平衡木)前,走过小桥,跑到本队另一方,将月饼盒交给第二组的排头,站到队尾。第二组排头按上述方法过小桥送月饼,依次进行。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3)游戏规则:一是在小桥上只能走,不许跑。如果人和月饼盒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教师注意保护)。二是等待跑的幼儿不能跑出起跑线接月饼盒。
(4)游戏进行2-3次,注意帮助走平衡木有困难的幼儿进行练习。
4、教师组织幼儿做各种放松动作。
5、室内活动:丰富幼儿关于桥的知识经验,请幼儿自己做做试试画画桥。
6、见幼儿用书1--18-19。
桥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了解一些美学常识。
2、学会与文本对话,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与文本对话,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难点】
品赏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
【教学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直观形象,方便学生欣赏桥之美。
《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宜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深究,实施美育渗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艺术大师罗丹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你留意到我们周围事物的美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图片上的桥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多媒体出示从化青云公园的情人桥 ,让学生议论评点。)
小结引出:桥,并非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是充满魅力而又极具美感的。在画家眼里,桥的美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起来对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思考:
1、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可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和阅读感受等方面谈,畅所欲言。)
学生谈完后,老师着重指出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石拱桥》说明为主,以科学、平实的语言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知识,而《桥之美》侧重于写景、抒情,诗意的语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中列举了哪些桥作为例子说明桥之美?
(让学生按顺序找,并给找到的桥一个名称。)
明确:课文提到的桥有
小桥流水人家 (诗中桥)
乌镇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长桥、山区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文学作品中的桥)
三、品读感悟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边读边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
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如不理解,你的疑问是什么?
给出示例: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品味理解: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让学生依靠文本,尽情畅谈。可单纯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更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吴冠中文章人生小品的特色。)
小结:(出示几幅图片重现桥的形象小桥流水人家之桥、芦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南京长江大桥,风雨桥。)
美点赏析:文章第4段
板书归纳: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从第5段开始,桥之美的含义丰富了,由桥的形式美说到了内涵美,要引导学生发现。然后,再出示一系列的图片加深印象《清明上河图》(有桥的局部图)、索桥、钱塘江大桥、街口大桥、神岗大桥,从课文的桥说到学生熟悉的当地的桥,图上标上课文提示性的关键语句。
四、赏美活动
出示从化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的图片。图片上有湖水、长直桥、湖边住宅、背景还有山,其中最显著的中间部分有一大群白鹭在栖息、觅食、翱翔。
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和得到的启示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看法。
教师启发引导:画面上的桥也许不美,但平静的湖水,宁静的住宅和山配合着桥给人多么舒适的感觉,特别是一群白鹭给整个画面增加活力,使画面更美。白鹭能悠然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才是最美的。
五、小结归纳
桥之美的含义:(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 ……此处隐藏2398个字……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桥教案 篇6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来
2、通过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 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自学质疑: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四、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
1、学生翻译,师生共同纠正
五、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
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六、课堂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七、课外作业:课后认真观察校园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写一篇《校园秋景图》。
桥教案 篇7设计意图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感受不同立交桥,体会立交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它又与幼儿的生活很接近,每天都要接触,可是能有几个幼儿会对立交桥的特点有很细致完整地了解呢?所以设计了这次活动,让由儿真正了解"立交桥"的含义和特征。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 感受立交桥的形态,进一步了解立交桥的功能。
2、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都见过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桥。
环境准备
城市里常见立交桥的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桥。
小朋友,你见过立交桥吗?你看到的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你们分别是从立交桥的什么地方看的?有什么感觉?这些桥为什么叫“立交桥”呢?
二、欣赏漂亮的立交桥。
师带来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说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为什么?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有几层?有哪些你觉得特别的地方?这么多立交桥,你觉得哪些立交桥是从上面往下看到的?哪些是从下面往上看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通过一个个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红绿灯,免去交叉路口拥堵的烦恼。现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桥,城市立交桥越多城市现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师幼讨论:立交桥的作用。
你觉得城市里有立交桥好吗?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会堵车呢?在城市的什么地方需要立交桥?为什么?
附:儿歌《立交桥》
立交桥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沟通东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顺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四、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2、引导幼儿在建筑区搭建各式立交桥。
活动反思
课前幼儿对各种立交桥已经有所认识,对立交桥也产生了比较高地兴趣,尤其是双重立交特别感兴趣,通过师幼讨论,我发现幼儿对立交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一活动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