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2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我是值日生,当我想起擦黑板时,发现不知谁已经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也是美!”
“老师为了我们,经常忘我地工作,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管我们用餐,这种尽职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学了,我天天给她送作业,给她补课,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这种同学间的关心也是美!”
……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学习了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3《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既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
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 ……此处隐藏12163个字……它具体美在哪么?
生:我觉得它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生:我觉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我觉的人们走的动作也很美: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景色美、动作美、声音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么?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一会老师找人配乐朗读。
生:(自由读、个别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流畅。只不过他不音乐读成应乐了
师: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你来读一下:音乐。
(叫刚读错的同学。)
生:我认为他读的很好。很有感情。
师: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行么?(多媒体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教师范读。)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请咱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好么?
读的可真好!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一群放学的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回家。他们从搭石上走过,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能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么?
生: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一群年轻的姑娘手拿箩筐,唱着山歌从搭石上走过。
师:你想到了年轻的姑娘,她们唱着山歌从搭石上走过,说的非常好!
生:早晨,太阳公公还没起床,老人们、年轻的小伙子们已经扛着锄头去干活了。他们从搭石上走过,年轻的小伙子俯下身子背年迈的老人过河。这时小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唧唧地叫着,好象在说:你真是个尊老爱老的小伙子!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不但想到了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你还想到了太阳公公和小鸟,非常棒!
搭石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纯真、质朴,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齐读。
师: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么?
生:老师我不明白“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帮我理解一下
师:谁来帮帮他?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就是走搭石要快点走,过桥要慢点走。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走起来难免会活动,所以你要快点走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而桥是人们建造的很宽、很坚固的建筑,走起来很稳所以不用那么快,慢慢悠悠过桥就行。
师:你能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帮他解答这个问题,非常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内容也是学习的好办法。你明白了么?
看见了这么多的美,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使他发出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觉得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的:一个是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另一方面也写这里的人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师:说的太好了!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明白了作者写搭石的真正用意,作者是借搭石的默默无语,无怨无悔来写山里人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板书:
无私奉献
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正是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我们再来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有提纲契领之功能,画龙点睛之妙用,我们今后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使用中心句。
五、发散思维,寻找美
师: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不起眼的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
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以及自己做的好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些事虽小,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人间的真爱!让我们继续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美,用我们的心灵感受美,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摆 走 让
搭石 人们
无私奉献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5《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